野外测绘工作内容
测绘院野外测绘工作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测量点的采集:
根据测量计划确定需要测量的地点,包括地物的角点、控制点、水系中心线等,并使用GNSS接收机、全站仪、测量车等测量设备进行采集。
地物特征的记录:
除了采集测量点的位置坐标外,还需记录地物的形状、高度、颜色、材质等特征信息,以便后期制图和分析工作。
数据的校正和处理:
对野外测量所获取的数据进行校正和处理,包括对测量仪器的误差进行校正、多个测量点坐标的配准、测量数据的滤波和平差等,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质量的检查:
在野外测绘工作结束后,对获取的数据进行质量检查,包括检查测量点的位置精度和一致性、比较测量结果与已知控制点的误差、以及检查地物特征的完整性和准确性。
数据的整理和管理:
将野外采集和记录的数据进行分类、命名、存储和备份,并建立相应的数据库和档案管理系统。
控制测量:
设立控制点,进行角度和距离的测定,为后续详细测量提供基准。
地形测绘:
测量地形特征,如高程、坡度、河流、建筑物等,记录地理信息。
GPS定位:
使用全球定位系统获取精确的地理位置信息。
遥感数据采集:
通过无人机或其他遥感设备收集地形、植被、水体等多光谱信息。
现场记录与绘图:
记录测量数据,绘制草图,为内业处理提供依据。
数据整理:
将现场采集的数据整理成电子格式,进行初步的质量检查。
安全管理:
确保在野外作业中的安全,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应急预案。
建立工作基准:
在开始实地工作之前,需要建立工作基准,确定测绘数据的参照系和坐标系统,确保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制定工作计划:
根据测绘任务的复杂程度和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工作计划,明确工作范围、工作流程和工作分工,确保工作高效有序地进行。
详细测量和记录:
按照工作计划开始测量工作,保持专注和细致的态度,注意记录和标记测量数据,尽量减少测量误差和不确定因素,以获得可靠的测绘数据。
这些内容涵盖了从前期准备到数据整理管理的整个野外测绘流程,确保测绘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