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有哪些常见的尺寸规格?

机制砂,又称人工砂,是通过机械破碎天然石料或工业废料制成的砂粒。在建筑、道路、水利工程等领域,机制砂因其良好的性能和广泛的适用性而被广泛使用。以下是机制砂常见的尺寸规格:

一、粒度分类

机制砂的粒度分类主要依据国标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进行,根据粒度大小,机制砂可以分为以下几种规格:

  1. 粗砂:粗砂的粒径范围在5.0mm至20mm之间,适用于大粒径混凝土、道路基层、填方等工程。

  2. 中砂:中砂的粒径范围在0.5mm至5.0mm之间,是机制砂中使用最广泛的规格,适用于普通混凝土、砂浆、道路基层等工程。

  3. 细砂:细砂的粒径范围在0.15mm至2.5mm之间,适用于干拌砂浆、抹灰、装饰等工程。

  4. 特细砂:特细砂的粒径范围在0.075mm至0.15mm之间,适用于干拌砂浆、抹灰、装饰等工程。

二、颗粒级配

颗粒级配是指机制砂中不同粒径颗粒的比例关系。合理的颗粒级配可以保证混凝土、砂浆等材料具有更好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以下为常见机制砂的颗粒级配:

  1. 粗砂颗粒级配:粗砂的颗粒级配通常为3:2:1,即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占30%,粒径在2.5mm至5mm之间的颗粒占20%,粒径小于2.5mm的颗粒占50%。

  2. 中砂颗粒级配:中砂的颗粒级配通常为2:2:1,即粒径大于0.5mm的颗粒占40%,粒径在0.25mm至0.5mm之间的颗粒占40%,粒径小于0.25mm的颗粒占20%。

  3. 细砂颗粒级配:细砂的颗粒级配通常为1:2:1,即粒径大于0.15mm的颗粒占30%,粒径在0.075mm至0.15mm之间的颗粒占60%,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占10%。

  4. 特细砂颗粒级配:特细砂的颗粒级配通常为1:1:1,即粒径大于0.075mm的颗粒占40%,粒径在0.037mm至0.075mm之间的颗粒占40%,粒径小于0.037mm的颗粒占20%。

三、细度模数

细度模数是衡量机制砂细度的一种指标,其数值越小,表示机制砂越细。以下为常见机制砂的细度模数:

  1. 粗砂:细度模数一般在3.7至3.1之间。

  2. 中砂:细度模数一般在2.6至3.0之间。

  3. 细砂:细度模数一般在2.3至2.6之间。

  4. 特细砂:细度模数一般在1.8至2.3之间。

四、含泥量

含泥量是指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含泥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砂浆等材料的工作性能和力学性能。以下为常见机制砂的含泥量要求:

  1. 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2. 中砂:含泥量不大于2%。

  3. 细砂:含泥量不大于1.5%。

  4. 特细砂:含泥量不大于1%。

总之,机制砂的尺寸规格对其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在选择机制砂时,应根据工程需求、材料性能和环保要求等因素综合考虑,确保工程质量。

猜你喜欢:湿法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