剥苦槠作文
剥苦槠
在遥远的乡村,生活艰苦,食物匮乏。捡苦槠子,磨豆腐,是村民们冬日里的一丝慰藉。每当凛冽的寒风呼啸而过,村民们便手挎竹篮,踏着厚厚的积雪,到禁山上寻找那些被风吹落的苦槠子。
我那时年纪尚小,饥寒交迫中,总喜欢悄悄地把几颗苦槠子放在火笼里煨。炭火煨得苦槠子砰砰作响,裂开壳后,那苦涩的滋味瞬间刺激着我的舌尖,让我龇牙咧嘴。然而,正是这苦涩,成为了我童年记忆中难以忘怀的味道。
母亲是个勤劳的女人,她将捡回来的苦槠子放在阳光下暴晒,待壳裂开后,剥出里面白嫩嫩的果仁。然后,她会把这些果仁放在水里浸泡,去除苦涩。这个过程需要几天时间,要更换几次水,直到果仁泡胀变软。
磨苦槠子更是一项费力的工作。家里的老石磨已经传了好几代,石槽被磨得光滑平整。父亲请来洗石磨的师傅,将每一条槽重新凿了一遍,以便更好地磨烂果仁。磨浆时,父亲会扎上长围巾,用力握住石磨上的手柄,来回磨动,将果仁磨成糊状。石磨盘四周溢出的浆液滴滴答答地流入盆中,汇聚成一小滩。
在寒冷的冬天,磨完十多斤苦槠子后,父亲总是累得气喘吁吁,头上直冒热气。然而,看到我们吃得津津有味,他的脸上总会露出满足的笑容。
如今,生活条件已经改善,苦槠子不再是我们餐桌上的常客。然而,每当回想起那些艰难的日子,那苦涩的苦槠子却成了我心中最珍贵的回忆。它不仅仅是一种食物,更是父母对我们深深的爱和关怀。
剥苦槠的过程虽然艰辛,但它教会了我们珍惜眼前的生活,感恩父母的付出。每当我品尝到其他食物时,总会想起那些冬日里煨苦槠子的日子,那苦涩的味道仿佛化作了一股暖流,温暖着我的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