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早期景观设计建筑
中国早期景观设计建筑包括以下几方面:
起源与早期发展
起源于商周的“囿”,这是帝王贵族狩猎的场所,如西周的灵囿。
秦汉时期
出现了建筑与山水结合布局的例子,如秦始皇的上林苑和汉代建章宫的太液池。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
位于湖北省武汉市东湖之滨的珞珈山、狮子山等十余座起伏的山丘之间。
工程于1930年3月开工建设,1936年竣工,主要包括文、法、理、工四个学院大楼和图书馆、体育馆、华中水工实验所、学生宿舍、饭厅、俱乐部、名人故居以及国立武汉大学牌坊、六一纪念亭等15处26栋建筑,建筑面积7万多平方米,占地面积200多公顷。
该建筑群的特点是将中国传统建筑理念与西方建筑技术、古典建筑艺术融为一体,在建筑单体造型上因山就势、形式各异、布局精巧、气势恢宏。
武汉大学早期建筑是中国近代唯一完整规划和统筹设计并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的大学校园建筑,是全国最大、最美的一组近代高校建筑群,堪称我国近代大学校园建筑的佳作和典范。
这些早期景观设计建筑不仅体现了中国古代园林和建筑的设计特点,还融合了中西方建筑技术和艺术,成为了中国早期建筑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