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测绘起源和发展
中国测绘的起源和发展可以追溯到上古时代,经历了多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先秦时期
起源:测绘起源于人们对地理环境的初步认识,用于土地划分、工程建设、军事部署和天文观象等方面。
测量工具:出现了木垂球和木觇标墩等早期测量工具。
地图应用:春秋战国时期,地图已用于地政、军事和墓葬等方面,管仲的《管子》中收集了早期的地图27幅。
古代测绘技术
水利工程测量:大禹治水时进行了测绘工作,利用“左准绳,右规矩”等工具进行测量。
建筑规划图:战国时期的错金银铜版兆域图是世界已知最早有比例概念的铜版建筑图。
地图编制:西周散氏盘铭文记述了两国界线及测定顺序,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界线测量及地图的实证。
明清时期
技术高峰:中国传统测绘技术在海洋测绘、地图编制等领域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航海技术:郑和下西洋时利用牵星术等天文定位技术保证船队安全抵达目的地,并绘制了《郑和航海图》。
制图学:明清时期传统制图学发展更趋成熟,出现了如《广舆图》、《历代舆地沿革险要图》和《筹海图编》等重要地图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