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房屋测绘标准

截至2024年,房屋测绘的新标准主要遵循的是《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2000)。这个规范全面覆盖了从项目概述、适用范围、引用文献,到基本原则、平面控制测量、房产调查、要素测定、制图、面积计算、动态监测,再到成果审核接收的全过程。

主要内容和要求:

墙体高度规定

斜屋面:若无檐口天棚,墙体高度计至屋面板底部。存在屋架且室内外皆设天棚,则至屋架下弦底并附加200毫米;若无天棚,则加至300毫米。檐口宽度超600毫米时,按实际砌筑高度计算。平屋面则计至钢筋混凝土板底。

内墙高度:置于屋架下弦的,高度至屋架底;无屋架而有天棚的,加100毫米至天棚底;有钢筋混凝土楼板分层的,算到板底;遇到框架梁,则至梁底。

山墙的面积以其平均高度来确定。

楼梯间、电梯井等不论高度,按自。

房产测量精度要求

房角点的精度要求:需要测定房角点的坐标时,房角点坐标的精度等级和限差执行与界址点相同的标准。

房产面积的精度要求:房产面积的精度分为三级,各级面积的限差和中误差不超过表2计算的结果。

测量基准

房产测量的坐标系统:房产测量应采用1980西安坐标系或地方坐标系,采用地方坐标系时应和面投影。房产测量统一采用高斯投影。

高程测量基准:房产测量一般不测高程,需要进行高程测量时,由设计书另行规定,高程测量采用1985面控制测量。

平面控制测量

房产平面控制网点的布设原则:应遵循从整体到局部、从高级到低级、分级布网的原则,也可越级布网。房产平面控制点包括二、三、四等平面控制点和一、二、三级平面控制点。房产平面控制点均应埋设固定标志。

房产平面控制点的密度:建筑物密集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在100m左右,建筑物稀疏区的控制点平均间距在200m左右。

房产平面控制测量的方法:可选用三角测量、三边测量、导线测量、GPS定位测量等方法。

房屋边长测量

房屋边长测量应持续测量两次,每次读至毫米;两次测量读数之差不超过0.05m。如果房屋边长实行分段测量时,各分段边长之和与房屋总边长之差不超过0.10m。如果直接测量房屋总边长有困难时,则可用全站仪实测坐标后计算总边长,实测坐标点中的误差应满足≤±0.02m。

面积计算

实测整栋房屋外围边长与施工图设计尺寸比较之差不小于70mm时,可按建施图标注的尺寸根据几何图形进行面积计算。

这些标准和要求旨在确保房产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适用于房地产测绘的各个方面,包括房屋产权登记、商品房销售、房屋拆迁、产权调换、房改政策发售公有住房、房屋租赁和供暖收费等。

建议在实际应用中,相关工作人员应严格按照《房产测量规范》(GB/T17986—2000)执行,以确保测绘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