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师如何设计问题

设计培训中的问题时,可以遵循以下步骤和原则:

课程导入

目的:在课程开始时,通过提出选择性问题,激发学员的好奇心,引导他们回顾已有知识,为即将展开的新内容做铺垫,同时活跃课堂气氛。

思路:设计选项与课程主题紧密相关的选择性问题,以便引发学员对课程内容的期待和兴趣。

示例

“在时间管理中,你认为最大的困难点是什么?A. 拖延 B. 没有目标 C. 坚持”

课程总结

目的:课程结束时,通过选择性问题,帮助学员回顾所学内容,明确自己的进步与不足,同时为后续学习设定方向。

思路:问题的选项涵盖课程中的关键知识点或技能点,让学员在反思中巩固所学。

示例

“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你认为自己对哪个工具的运用有了新的认识?A. 剥洋葱 B. 鱼骨图 C. 七大方法”

知识点讲解

目的:检验学员对知识点的理解程度,同时引导他们深入思考,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思路:提供几种不同的解释或模型,让学员选择最适合他们理解的一个。确保问题具有针对性,能够直接反映学员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

示例

“你认为培训需求访谈的目的是什么?A. 提供对策 B. 发表观点 C. 收集事实 D. 验证自己的想法”

知识运用

目的:引导和鼓励学员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思路:提供几个实际案例或场景,让学员选择一个应用所学知识。

示例

“面对学员的质疑,您会如何应对?A. 马上解释 B. 道歉 C. 假装没听到 D. 感谢对方”

技能实操

目的:通过实际操作,让学员掌握技能。

思路:设计具体的操作步骤和评估标准,让学员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应用。

示例

“请使用鱼骨图分析一个你最近遇到的问题,并解释你的解决方案。”

其他建议

明确目的:在设计问题时,首先要明确问题的目的,是为了检验理解、引导思考,还是为了实际应用。

选择合适的问题类型:根据培训内容和学员特点,选择单选题、多选题、开放式问题等不同类型的问题。

合理设置问题顺序:问题的顺序应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帮助学员逐步深入。

避免主观偏见:问题的表述应尽量客观中立,避免引导学员的回答。

与培训内容紧密结合:确保问题设计与培训主题紧密相关,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增加趣味性:适当设计一些趣味性问题或活动,提高学员的参与度和学习兴趣。

通过以上步骤和原则,可以设计出既符合培训目标又能激发学员兴趣的问题,从而提高培训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