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系统在我国预算管理中的创新方向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预算管理作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和必要性日益凸显。预算绩效系统作为预算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在我国预算管理中不断创新,取得了显著成效。本文将探讨预算绩效系统在我国预算管理中的创新方向。

一、绩效预算的全面实施

  1. 建立健全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预算的核心是绩效评价,我国应进一步完善绩效评价体系,包括评价指标、评价方法、评价程序等方面。首先,要明确绩效评价的目标,确保评价指标的科学性、全面性和可操作性。其次,要创新评价方法,如运用数据挖掘、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提高评价的客观性和准确性。最后,要规范评价程序,确保评价过程的公正、公平、公开。


  1. 强化绩效目标管理

绩效目标管理是绩效预算的基础,我国应加强对绩效目标的管理,确保绩效目标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达成性。首先,要建立健全绩效目标制定机制,明确绩效目标的责任主体、时间节点和预期成果。其次,要加强对绩效目标的审核和监督,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最后,要将绩效目标与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紧密结合起来,形成闭环管理。

二、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1. 构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

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是预算绩效管理的重要支撑,我国应加快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预算绩效管理的全过程、全链条信息化。首先,要统一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的标准,确保系统间的互联互通。其次,要开发功能完善、操作便捷的系统模块,如预算编制、执行、监督、评价等。最后,要加强对系统的维护和升级,确保系统稳定运行。


  1. 深化数据分析和应用

大数据时代,数据分析和应用在预算绩效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应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对预算绩效数据进行深度挖掘和分析,为预算编制、执行和监督提供科学依据。首先,要建立健全数据采集、存储、处理和分析体系,确保数据的真实、准确和完整。其次,要加强对数据分析结果的运用,为决策提供有力支持。最后,要推广数据分析在预算绩效管理中的应用,提高管理效率。

三、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与问责

  1. 加强预算绩效监督

预算绩效监督是确保预算绩效管理有效实施的重要手段。我国应加强对预算绩效的监督,包括对预算编制、执行、评价等环节的监督。首先,要建立健全预算绩效监督机制,明确监督主体、监督内容和监督程序。其次,要加强对监督结果的运用,对绩效不佳的部门和单位进行问责。最后,要推动监督工作与审计、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协同,形成监督合力。


  1. 完善预算绩效问责制度

预算绩效问责制度是确保预算绩效管理落实到位的关键。我国应完善预算绩效问责制度,明确问责主体、问责对象和问责方式。首先,要建立健全问责机制,确保问责的公正、公平、公开。其次,要加大对绩效不佳的部门和单位的问责力度,形成震慑效应。最后,要将问责结果与干部考核、奖惩等挂钩,推动预算绩效管理的持续改进。

总之,预算绩效系统在我国预算管理中的创新方向主要包括:全面实施绩效预算、加强预算绩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强化预算绩效管理的监督与问责。通过不断创新预算绩效系统,有助于提高我国预算管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水平,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交付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