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社科院博士招生专业目录的专业是否支持联合培养?
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社会科学院作为我国社会科学领域的重要学术研究机构,其博士招生工作备受关注。许多考生在准备报考社科院博士研究生时,对招生专业目录中的联合培养模式产生了疑问。本文将针对“2020社科院博士招生专业目录的专业是否支持联合培养?”这一问题进行详细解答。
一、联合培养模式简介
联合培养模式是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高校、科研院所或企业等合作,共同培养研究生的一种培养方式。这种模式旨在充分发挥各合作方的优势,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二、2020社科院博士招生专业目录概述
2020年社科院博士招生专业目录涵盖了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在招生专业目录中,部分专业明确标注了联合培养字样,表明这些专业支持联合培养模式。
三、2020社科院博士招生专业目录中支持联合培养的专业
- 哲学类
(1)马克思主义哲学: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较高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2)伦理学: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深厚伦理学理论基础和实际应用能力的研究生。
- 经济学类
(1)政治经济学: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较高经济学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2)世界经济: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 法学类
(1)法学理论: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深厚法学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2)宪法学与行政法学: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较高宪法学与行政法学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 教育学类
(1)教育学原理: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较高教育学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2)课程与教学论: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较高课程与教学论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 文学类
(1)中国文学: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较高中国文学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2)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 历史学类
(1)中国古代史: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深厚中国古代史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2)中国近现代史: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较高中国近现代史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 理学类
(1)数学: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较高数学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2)物理学: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较高物理学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 工学类
(1)机械工程: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较高机械工程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2)电子科学与技术: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较高电子科学与技术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 农学类
(1)作物学: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较高作物学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2)园艺学: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较高园艺学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 医学类
(1)基础医学: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较高基础医学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2)临床医学: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较高临床医学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 管理学类
(1)行政管理: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较高行政管理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2)企业管理:支持与高校、科研院所等合作,共同培养具有较高企业管理理论素养和实际工作能力的研究生。
四、联合培养模式的注意事项
考生在报考联合培养专业时,需了解合作方的培养方案、师资力量、科研条件等,确保所选专业符合自身发展需求。
考生需关注合作方的招生政策,了解招生名额、考试科目、录取分数线等信息。
考生在入学后,需与导师、合作方保持良好沟通,确保培养过程顺利进行。
考生在联合培养期间,需关注自身学术成果的积累,为毕业论文撰写和答辩做好准备。
总之,2020社科院博士招生专业目录中部分专业支持联合培养模式,考生在报考时需关注相关专业的培养方向、合作方信息等,确保所选专业符合自身发展需求。同时,考生还需关注联合培养模式的注意事项,为顺利完成学业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在职博士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