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胜任素质模型冰山模型中体现企业战略目标?

在当今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在众多竞争对手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明确自身的战略目标,并通过一系列的举措来达成这些目标。胜任素质模型作为一种有效的人才选拔和培养工具,在体现企业战略目标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将从胜任素质模型冰山模型的角度,探讨如何在其中体现企业战略目标。

一、胜任素质模型冰山模型概述

胜任素质模型冰山模型由美国心理学家麦克利兰提出,将人的胜任素质分为“冰山以上”和“冰山以下”两部分。冰山以上部分包括知识和技能,容易被观察和测量;冰山以下部分包括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不易被观察和测量。企业通过建立胜任素质模型,可以明确员工所需具备的素质,从而为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企业战略目标在胜任素质模型冰山模型中的体现

  1. 知识和技能

在胜任素质模型冰山模型中,知识和技能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基础。企业应根据自身战略目标,明确所需员工具备的专业知识、技能和能力。例如,若企业战略目标是提高产品研发能力,则应将相关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和创新能力纳入胜任素质模型。


  1. 社会角色

社会角色是指员工在企业中所扮演的角色,包括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团队合作能力、沟通能力等。在胜任素质模型冰山模型中,社会角色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关键因素。企业应通过培训、激励等方式,使员工认同企业文化,提高团队合作能力,从而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1. 自我概念

自我概念是指员工对自己的认知和评价,包括自信、自律、责任感等。在胜任素质模型冰山模型中,自我概念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保障。企业应关注员工的自我成长,通过培训、晋升等方式,激发员工的自我价值感和责任感,使其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


  1. 特质

特质是指员工在长期经历中形成的稳定心理特征,如性格、情绪稳定性等。在胜任素质模型冰山模型中,特质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重要条件。企业应根据战略目标,选拔具备相应特质的员工,如创新意识、领导力、执行力等,以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


  1. 动机

动机是指员工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付出的努力程度。在胜任素质模型冰山模型中,动机是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的核心驱动力。企业应通过激励机制,激发员工的内在动机,使其为实现企业战略目标而努力。

三、如何在胜任素质模型冰山模型中体现企业战略目标

  1. 明确企业战略目标

企业首先应明确自身的战略目标,包括短期和长期目标。这将有助于企业在建立胜任素质模型时,有针对性地筛选和培养人才。


  1. 分析战略目标所需胜任素质

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分析所需员工具备的知识、技能、社会角色、自我概念、特质和动机。这些胜任素质将构成企业胜任素质模型的核心内容。


  1. 建立胜任素质模型

根据分析结果,建立涵盖冰山以上和以下部分的胜任素质模型。模型应包括具体的能力指标、行为指标和素质指标,以全面评估员工的能力和素质。


  1. 实施培训和选拔

根据胜任素质模型,对企业员工进行培训和选拔。培训应针对员工在冰山以下部分的不足,提高其综合素质;选拔应注重员工在冰山以上和以下部分的匹配度,确保员工具备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能力。


  1. 评估和调整

定期对胜任素质模型进行评估,根据企业战略目标的调整和员工能力的变化,对模型进行优化和调整。

总之,在胜任素质模型冰山模型中体现企业战略目标,有助于企业选拔和培养符合战略需求的人才,推动企业战略目标的实现。企业应关注冰山以上和以下部分的平衡发展,通过建立和完善胜任素质模型,为企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猜你喜欢:战略研讨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