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在职博士招生如何加强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高层次人才的需求日益增长。在职博士教育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重要途径,其招生工作备受关注。然而,在职博士学生的职业道德教育问题日益凸显。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探讨如何加强2018年在职博士招生中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
一、加强入学前的职业道德教育
- 完善招生政策,明确职业道德要求
在2018年在职博士招生过程中,应将职业道德要求纳入招生政策,明确告知考生。要求考生在申请材料中提供个人诚信记录、获奖情况等,以考察其道德品质。同时,对考生进行面试时,增加职业道德考察环节,确保选拔出的学生具备良好的道德素养。
- 加强宣传引导,提高考生道德意识
通过多种渠道,如校园网站、微信公众号、宣传栏等,广泛宣传职业道德的重要性,引导考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此外,邀请道德模范、优秀毕业生等进行讲座,分享他们的成长经历和道德感悟,激发考生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和追求。
二、加强入学后的职业道德教育
- 设立职业道德教育课程
在2018年在职博士培养方案中,应增设职业道德教育课程,如《职业道德与法律》、《伦理学》等。通过课程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提高道德素养。
- 开展职业道德实践活动
组织在职博士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志愿服务、支教等,让他们在实践中体验道德价值,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学术诚信、学术道德等方面的竞赛,提高道德素质。
- 加强导师指导,关注学生道德成长
导师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要求导师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学术研究、论文写作等方面,导师要严格把关,确保学生遵循学术道德规范。
三、建立健全职业道德评价体系
- 建立职业道德评价标准
针对在职博士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道德评价标准,包括诚信、责任感、团队合作等方面。评价标准应具有可操作性,便于实际操作。
- 实施定期评价,及时发现问题
对在职博士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定期评价,及时发现并解决道德问题。评价结果可作为学生选拔、奖学金评定、评优评先等工作的依据。
- 强化评价结果运用,促进道德提升
将职业道德评价结果与学生的学业、科研、实践等方面挂钩,激励学生不断提升道德素养。对于道德表现优秀的学生,给予表彰和奖励;对于道德表现不佳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必要时给予处分。
四、加强家校合作,共同培养道德人才
- 加强与家长的沟通,提高家长对职业道德的认识
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交流,提高家长对职业道德的认识,共同关注学生的道德成长。
- 开展亲子活动,传承家庭美德
组织亲子活动,如家庭道德故事分享、亲子阅读等,传承家庭美德,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
总之,加强2018年在职博士招生中的学生职业道德教育,需要从入学前、入学后、评价体系、家校合作等方面入手,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道德教育体系。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道德素养的高层次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社科院在职博士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