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规格有哪些石粉含量限制?
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因其环保、经济、性能稳定等优点,在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机制砂的生产过程中,石粉含量的控制是保证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本文将详细探讨机制砂规格及其石粉含量的限制。
一、机制砂的规格
机制砂的规格主要根据其粒度分布来确定。目前,我国机制砂的规格主要有以下几种:
- 0.15mm及以下:适用于干拌砂浆、混凝土等。
- 0.15-2.5mm:适用于混凝土、路面基层等。
- 2.5-5mm:适用于混凝土、路面基层等。
- 5-10mm:适用于混凝土、路面基层等。
- 10-20mm:适用于混凝土、路面基层等。
二、石粉含量的概念
石粉含量是指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所占的比例。石粉含量过高或过低都会对机制砂的性能产生不良影响。
三、石粉含量的限制
- 国家标准规定
根据我国《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标准,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应满足以下要求:
(1)0.15mm及以下机制砂:石粉含量应小于8%;
(2)0.15-2.5mm机制砂:石粉含量应小于12%;
(3)2.5-5mm、5-10mm、10-20mm机制砂:石粉含量应小于15%。
- 地方标准规定
部分地区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对机制砂的石粉含量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例如,广东省《建筑用砂》DB/T 4571-2015标准规定,0.15mm及以下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应小于6%。
- 行业规范要求
除了国家标准和地方标准外,部分行业规范也对机制砂的石粉含量提出了要求。例如,混凝土协会发布的《混凝土用砂》JGJ 52-2006标准规定,0.15mm及以下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应小于8%。
四、石粉含量对机制砂性能的影响
- 对混凝土性能的影响
石粉含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的强度降低、耐久性变差。这是因为石粉颗粒细小,容易在混凝土中形成微裂缝,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折强度。
- 对砂浆性能的影响
石粉含量过高,会导致砂浆的粘结强度降低、和易性变差。这是因为石粉颗粒细小,容易在砂浆中形成孔隙,从而降低砂浆的粘结强度和和易性。
- 对路面基层的影响
石粉含量过高,会导致路面基层的稳定性降低、耐久性变差。这是因为石粉颗粒细小,容易在路面基层中形成孔隙,从而降低路面基层的稳定性。
五、结论
综上所述,机制砂的石粉含量对其性能有着重要影响。因此,在机制砂的生产过程中,应严格控制石粉含量,确保其质量符合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行业规范的要求。同时,应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和需求,选择合适的机制砂规格,以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猜你喜欢:湿法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