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的制备工艺对混凝土抗疲劳性能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规模不断扩大,混凝土作为主要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近年来,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等优点,逐渐取代天然砂成为混凝土生产的主要原料。然而,机制砂的制备工艺对混凝土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尤其是对混凝土抗疲劳性能的影响。本文将从机制砂的制备工艺入手,分析其对混凝土抗疲劳性能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优化措施。

一、机制砂的制备工艺

机制砂是通过将岩石、矿渣等物料破碎、筛分等工艺制成的细小颗粒。根据制备工艺的不同,机制砂可分为干法机制砂和湿法机制砂。干法机制砂是通过将物料破碎后直接筛分得到的,而湿法机制砂则是将物料破碎、水洗、筛分等工艺相结合得到的。

  1. 干法机制砂制备工艺

(1)破碎:将原料进行粗碎、中碎、细碎等破碎过程,使其达到一定粒度。

(2)筛分:将破碎后的物料进行筛分,去除不合格颗粒。

(3)分级:根据颗粒大小将物料分为不同等级,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


  1. 湿法机制砂制备工艺

(1)破碎:与干法机制砂相同,将原料进行粗碎、中碎、细碎等破碎过程。

(2)水洗:将破碎后的物料进行水洗,去除杂质。

(3)筛分:将水洗后的物料进行筛分,去除不合格颗粒。

(4)分级:根据颗粒大小将物料分为不同等级,以满足不同用途的需求。

二、机制砂的制备工艺对混凝土抗疲劳性能的影响

  1. 破碎工艺对混凝土抗疲劳性能的影响

(1)破碎程度:破碎程度越高,机制砂的细度模数越大,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越好,但抗疲劳性能会降低。这是因为破碎程度高的机制砂颗粒表面粗糙,容易产生裂纹,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抗疲劳性能。

(2)破碎设备:不同破碎设备的破碎效果不同,如颚式破碎机、反击式破碎机等。一般来说,反击式破碎机破碎效果较好,但产生的机制砂颗粒表面较为粗糙,对混凝土抗疲劳性能有一定影响。


  1. 筛分工艺对混凝土抗疲劳性能的影响

(1)筛分孔径:筛分孔径越小,机制砂的细度模数越大,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越好,但抗疲劳性能会降低。这是因为筛分孔径小的机制砂颗粒表面较为光滑,不易产生裂纹,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抗疲劳性能。

(2)筛分设备:不同筛分设备的筛分效果不同,如振动筛、圆振动筛等。一般来说,振动筛筛分效果较好,但产生的机制砂颗粒表面较为粗糙,对混凝土抗疲劳性能有一定影响。


  1. 水洗工艺对混凝土抗疲劳性能的影响

水洗工艺可以去除机制砂中的杂质,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然而,水洗工艺也会对混凝土抗疲劳性能产生一定影响。这是因为水洗过程中,机制砂颗粒表面会形成一层水膜,降低颗粒间的摩擦力,从而降低混凝土的抗疲劳性能。

三、优化措施

  1. 选择合适的破碎工艺和设备,尽量降低破碎程度,减少颗粒表面粗糙度。

  2. 优化筛分工艺和设备,合理选择筛分孔径,提高机制砂的细度模数。

  3. 控制水洗工艺,避免过度水洗,减少水膜对混凝土抗疲劳性能的影响。

  4. 优化混凝土配合比,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裂性能。

  5. 加强混凝土养护,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

总之,机制砂的制备工艺对混凝土抗疲劳性能具有重要影响。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具体需求选择合适的制备工艺,并采取相应的优化措施,以提高混凝土的抗疲劳性能,确保工程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猜你喜欢:溶剂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