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植物要素包括

景观设计植物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颜色:

颜色是植物十分重要的标识之一,可以改变真实物体的三维视觉大小,引导人们的视线,增加园林景观深度。植物的色彩主要来源于植物的花、叶、果、枝、干皮,而植物的花、果、叶又有季节变化,持续时间短;干皮和枝条也有年龄变化,持续时间较长。

大小:

植物大小即植物三维所占据的大小,是植物要素特征中最直接最现实的空间特征,它直接关系着园林景观空间的占据与划分,也关系到园林景观建造的时效与经济性问题。植物大小是一个具有变化特性的要素。

形状与形态:

植物形状具有更多美化效果。植物可以带给园林景观丰富自然的形态,植物间也存在形态协调问题,有些植物跟别的植物很难搭配,适宜单独配置,比如说垂柳,这与垂柳比较特殊的形态有关;有的植物很容易跟别的植物搭配,如大多数松树、草类等。

线条:

关于几何线条的形状,与其作为一种植物要素特征来解释,还不如说是一种植物景观配置的组织手法。直线表现强烈的方向性、运动性,因此人们常用竖直或水平线状的植物群植来引导人们的视线到一个有趣点。曲线使景观带有更多自然、温和,飘逸的效果。不规则直线会使作品显得精力十足。

质地:

质地是指植物材料的触感和外观,如叶片的厚薄、软硬、光泽等。不同的植物质地可以带来不同的视觉效果和空间感受。

比例尺度:

植物的比例尺度是指植物在园林空间中的大小、高低、疏密等关系,合理的比例尺度可以使植物景观显得和谐、舒适,并且符合人们的审美要求。

功能:

植物在景观设计中具有多种功能,包括生态功能(如净化空气、降低噪声、吸收污染物等)、空间功能(如界定空间、提供私密性等)和美学功能(如造型、色彩、枝叶、生长周期等)。

配置:

植物的配置是指在整个园林空间中的植物布局方式,需要考虑到植物的分布密度、高低错落、大小适宜、对称性等因素,以创造出和谐、舒适的园林空间。

组合:

植物的组合是指在园林空间中不同植物之间的搭配组合,通过合理的组合可以增加景观的变化和吸引力,同时也要注意植物间的形态协调和整体美感。

这些要素在景观设计中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丰富多彩的植物景观。设计师需要综合考虑这些要素,根据具体的设计理念和功能需求,创造出既美观又实用的园林植物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