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实施前的政策环境有哪些?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转变,预算绩效管理逐渐成为政府预算管理的重要手段。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实施前的政策环境对于系统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实施前的政策环境。
一、预算管理制度改革
预算编制改革:近年来,我国预算编制改革不断深化,逐步实现部门预算编制、政府预算编制、财政预算编制三个层面的统筹。预算编制改革旨在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为预算绩效管理奠定基础。
预算执行改革:预算执行改革强调强化预算约束,规范预算资金使用,提高预算执行效率。改革内容包括:完善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加强预算执行分析、推进预算执行公开等。
预算监督改革:预算监督改革旨在加强预算监督,确保预算资金安全、合规、高效使用。改革内容包括:完善预算监督体系、加强预算审计、推进预算信息公开等。
二、绩效管理制度建设
绩效评价体系:我国逐步建立了涵盖政府、部门、项目三个层面的绩效评价体系。政府层面绩效评价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为主要依据,部门层面绩效评价以部门职责和任务为主要依据,项目层面绩效评价以项目目标、任务和资金使用效益为主要依据。
绩效管理制度:我国制定了《政府绩效管理条例》、《部门绩效管理实施办法》等一系列绩效管理制度,明确了绩效管理的原则、目标、内容、方法和程序。
绩效考核结果运用:我国将绩效考核结果与干部选拔任用、职务晋升、奖惩等方面挂钩,推动绩效管理制度落地生根。
三、财政体制改革
财政体制调整:我国逐步推进财政体制改革,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改革内容包括:推进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完善转移支付制度、加强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等。
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财政预算管理体制改革旨在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和透明度,为预算绩效管理提供有力保障。改革内容包括:完善预算编制程序、加强预算编制审核、推进预算编制公开等。
财政监督体制改革:财政监督体制改革旨在加强财政监督,确保财政资金安全、合规、高效使用。改革内容包括:完善财政监督体系、加强财政审计、推进财政信息公开等。
四、信息化建设
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我国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建设,通过信息化手段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效率和水平。改革内容包括:建立预算绩效管理信息系统、推进预算绩效管理数据共享、加强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化培训等。
政府信息公开:我国逐步推进政府信息公开,提高政府透明度。预算绩效管理信息公开是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提高预算绩效管理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五、国际合作与交流
国际合作:我国积极参与国际预算绩效管理领域的合作与交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推动我国预算绩效管理改革。
交流互鉴:通过与其他国家在预算绩效管理领域的交流互鉴,我国可以吸取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实际情况,不断完善预算绩效管理政策环境。
总之,预算绩效管理系统实施前的政策环境包括预算管理制度改革、绩效管理制度建设、财政体制改革、信息化建设和国际合作与交流等方面。这些政策环境的优化和完善,为预算绩效管理系统的顺利实施和有效运行提供了有力保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要继续深化预算绩效管理改革,不断提高政府预算资金使用效益,为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项目管理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