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与河砂的粒度分布特性评价
机制砂与河砂的粒度分布特性评价
摘要: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的快速发展,砂石材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河砂作为传统的建筑材料,由于资源逐渐枯竭和环境保护的要求,逐渐被机制砂所替代。本文通过对机制砂与河砂的粒度分布特性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了两种砂石的优缺点,为工程实践提供了参考。
一、引言
砂石材料是建筑工程中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其质量直接影响着工程的质量和耐久性。河砂作为传统的建筑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颗粒级配、较低的价格等优点,在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河砂资源逐渐枯竭,且开采河砂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逐渐成为河砂的替代品。本文通过对机制砂与河砂的粒度分布特性进行比较分析,评价两种砂石的优缺点,为工程实践提供参考。
二、机制砂与河砂的粒度分布特性
- 机制砂的粒度分布特性
机制砂是由人工破碎、筛分而成的,其粒度分布特性主要受原料、破碎工艺和筛分工艺的影响。机制砂的粒度分布通常呈正态分布,且具有以下特点:
(1)粒度范围广:机制砂的粒度范围可从0.15mm到4.75mm,满足不同工程对砂石材料的需求。
(2)级配良好:机制砂的级配曲线较河砂更为均匀,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含泥量低:机制砂的含泥量通常较低,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质量。
- 河砂的粒度分布特性
河砂是自然界中河流冲刷、沉积形成的,其粒度分布特性受河流地质条件、水流速度等因素的影响。河砂的粒度分布通常呈偏态分布,具有以下特点:
(1)粒度范围窄:河砂的粒度范围一般在0.15mm到2.5mm之间,难以满足某些工程对砂石材料的需求。
(2)级配较差:河砂的级配曲线波动较大,不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3)含泥量高:河砂的含泥量较高,容易影响混凝土的质量。
三、机制砂与河砂的优缺点比较
- 优点
(1)机制砂:粒度范围广、级配良好、含泥量低,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河砂:具有良好的颗粒级配、较低的价格,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 缺点
(1)机制砂:生产成本较高,且对环境有一定影响。
(2)河砂:资源逐渐枯竭,且开采河砂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
四、结论
通过对机制砂与河砂的粒度分布特性进行比较分析,可以看出机制砂在粒度范围、级配和含泥量等方面具有明显优势。然而,机制砂的生产成本较高,且对环境有一定影响。河砂虽然具有良好的颗粒级配和较低的价格,但资源逐渐枯竭,且开采河砂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因此,在实际工程中,应根据工程需求、成本和环境保护等因素综合考虑,选择合适的砂石材料。
参考文献:
[1] 张晓光,李晓东,赵立新. 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研究[J]. 建筑材料学报,2015,18(3):523-527.
[2] 王立新,刘晓峰,刘志刚. 河砂与机制砂在混凝土中的应用对比分析[J]. 建筑材料学报,2017,20(2):345-349.
[3] 李晓东,张晓光,赵立新. 机制砂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研究[J]. 工程建设,2016,38(4):78-81.
猜你喜欢:溶剂萃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