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质测绘范围
工程地质测绘的范围需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建设场地及其周边区域:
涵盖建设场地本身及其邻近地段,确保对可能影响工程建设的所有地质因素进行全面评估。
建筑物类型与规模:
根据拟建建筑物的具体类型和规模,确定测绘的详细程度和范围。大型或复杂建筑物可能需要更广泛的测绘区域。
设计阶段需求:
不同设计阶段(如可行性研究、初步设计、详细设计等)对地质信息的详细程度要求不同,因此测绘范围也应相应调整。
工程地质条件:
考虑地质条件的复杂程度,如地层分布、地质构造、地貌特征等,以及这些条件对工程建设可能产生的影响。
工程地质现象影响范围:
评估工程建设可能引发的地质现象(如滑坡、沉降等)及其潜在影响范围。
不良地质作用:
识别并确定影响工程建设的不良地质作用(如断层、软弱夹层等)的发育阶段和分布范围。
临近区重要性:
对查明测区地层、地质构造、地貌单元等问题有重要意义的临近区域也应纳入测绘范围。
地质条件复杂性:
在地质条件特别复杂的地区,可适当扩大测绘范围,以确保工程安全。
此外,工程地质测绘的范围还涉及以下方面:
地质点测量、地质剖面测量、物化探测量、矿区控制测量、矿区地形测量、勘探网布测、勘探工程定位测量、坑探工程测量、井探工程测量、贯通测量、露天矿测量、地表移动观测以及有关图件的绘制、印制和地质矿产信息系统的建立。
研究沿线地形地貌特征,划分地貌单元;查明沿线的地层、岩性、地层层序、成因、厚度、时代及岩相变化等;查明地质构造、土体的成层组合关系、大地构造、构造线方向、断裂褶皱形态、岩层产状和分布、构造形迹和构造体系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研究水文地质条件,调查地下水的天然和人工露头——井、泉、矿坑和钻孔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