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话含义理论的文献综述

会话含义理论的文献综述

会话含义理论是由英国语言哲学家Paul Grice在1967年提出的,它主要研究在交流中,说话者可能隐含地传达的信息,这些信息并非直接表达出来,但可以通过上下文推断出来。以下是会话含义理论文献的简要综述:

理论背景

Grice的合作原则:Grice认为,在成功的语言交际中,参与者需要遵循一个或一组共同的目标,并有意或无意地遵守一系列基本原则,这些原则指导着交流过程,被称为合作原则。

发展阶段

创立阶段:Grice在1967年的哈佛讲座中首次提出了会话含义理论,奠定了语用学研究的基础。

修补阶段:随着时间推移,学者们对话语含义理论进行了争论、批判和阐释,并提出了修正。

重构阶段:产生了“新Grice原则”,其中Hornsby等人将Grice的四个准则简化为数量(Q-principle)和关系(R-principle)两个原则。

应用领域

夫妻间的日常对话:李亚敏在2012年的研究中探讨了夫妻间日常对话中的会话含义,指出理解对方的意图对于维护良好关系至关重要。

英语广告:David Ogilvy认为广告是文字的职业,会话含义理论在广告语言中也有重要应用,帮助理解广告背后的隐含意义。

文献来源

封宗信(2009)回顾了会话含义理论的发展历程。

杨宽(2017)在《资治文摘》上发表的文章中讨论了会话含义理论的发展。

结论

会话含义理论是语用学领域的一个重要理论,它帮助研究者从说话者的意图和语境中推断出隐含的意义。该理论不仅在学术上受到重视,而且在实际应用中也有广泛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