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行零件测绘时

零件测绘是一个详细且系统的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准备工作

了解零件的设计图纸,掌握零件的形状、尺寸、材料等基本信息。

选择测量工具

根据零件的特点和测量需求,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例如卡尺、千分尺、高度规、游标卡尺等。

测量零件的基本尺寸

测量零件的基本尺寸,如长度、宽度、高度、直径等,确保零件的基本形状和尺寸符合设计要求。

测量零件的特殊尺寸

根据零件的特殊要求,测量其特殊尺寸,例如倒角、孔径、螺纹等。

记录测量结果

将测量结果记录在测量表格或设计图纸上,以备后续使用。

检查测量结果

对测量结果进行检查和校对,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分析和处理测量结果

根据测量结果,分析零件的制造工艺和加工难度,确定合理的制造方案和加工流程。

制定质量控制方案

根据测量结果和分析,制定质量控制方案,确保零件的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反馈和总结

将测量结果反馈给相关部门和人员,总结测量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测量质量和效率。

注意事项:

不应画出的内容

零件的制造缺陷,如砂眼、气孔、刀痕等不应画出,因为这些是制造过程中的问题,不影响零件的使用和功能。

零件上因制造、装配需要而形成的工艺结构,如铸造圆角、倒角、倒圆、退刀槽、越程槽、凸台、凹坑等,必须画出,不能忽略。

应画出的内容

有配合关系的尺寸一般只要测出它的基本尺寸,其配合性质和相应的公差值应在分析考虑后,再查阅有关手册确定。

没有配合关系的尺寸或不重要的尺寸允许将测量所得的尺寸适当圆整(调整到整数值)。

对螺纹、键槽、齿轮的轮齿等标准结构的尺寸应该把测量的结果与标准值核对,采用标准结构尺寸,以利制造。

凡是经过切削加工的铸锻件应注出非标准拔模斜度及与表面相交处的角度。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零件测绘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为后续的加工和制造提供可靠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