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海楼广州简介
镇海楼,又名望海楼、五层楼,是广州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于 广州市越秀区越秀山小蟠龙冈。该楼始建于明洪武十三年(1380年),由永嘉侯朱亮祖扩建广州城时修筑,是广州城市标志之一,也是广州市博物馆的所在地。
镇海楼为楼阁式建筑,呈长方形,高28米,首层面阔31米、深15.77米,山墙厚3.9米,后墙厚3.4米。每层向上有收分,面阔及墙厚尺寸均有递减,第五层面阔26.4米、深13.67米,山墙厚1.65米,后墙厚1.3米。正立面为敞开式,有八角石柱层层承托。楼顶正面悬挂“镇海楼”横匾,两旁悬挂一副对联:“千万劫,危楼尚存,问谁摘斗摩霄,目空今古;五百年,故侯安在,使我倚栏看剑,泪洒英雄”。
镇海楼历史上曾多次毁坏和重建。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重修,民国时期再被桂系军阀所毁。1928年重修时,楼内木结构被改为钢筋混凝土结构,明代旧砖石墙壁则基本保留。1929年,镇海楼被辟为广州市立博物院院址,后成为广州博物馆。
镇海楼不仅是广州市的重要文化遗产,也是游客参观的热门景点。楼前碑廊有历代碑刻,右侧陈列有12门古炮。镇海楼被誉为“岭南第一胜览”,并先后被列为清代和现代的羊城八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