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体记忆建构的文献综述
集体记忆建构的文献综述
集体记忆是一个社会学和心理学的复合概念,指的是一个群体或社会共有的、对过去事件的记忆。它不仅是对过去事实的简单重现,更是一种经过文化、历史和社会框架塑造和重构的心理表征。集体记忆对于群体成员的社会认同至关重要,并且可以通过多种方式保存和传承,如口传历史、文化习俗、纪念活动、教育传承和媒体传播。
研究文献综述
定义和重要性
集体记忆是群体或社会共享的记忆,对社会认同和文化连续性至关重要。
它帮助个体和群体建立自我认同,理解自己在社会和历史中的位置,增强归属感和凝聚力。
研究范式
功能主义与建构主义是集体记忆研究的两种主要范式。
功能主义关注集体记忆如何维持社会秩序和文化传承。
建构主义关注集体记忆是如何被社会成员共同构建的。
测量方式
国内多采用口述与文本作为集体记忆的测量方式。
国外研究显示,集体记忆可以通过长达四十多年的纵向研究进行实证测量。
研究方向
完善集体记忆的概念与结构。
注重不同群体、地域、文化背景下的集体记忆研究。
丰富研究内容和视角。
强化纵向干预研究和本土及跨文化研究。
应用实例
电影如《夺冠》利用叙事策略构建集体记忆,反映国家民族意识。
媒介仪式如电视节目《最忆是重阳》在文化认同与集体记忆建构中的作用。
文化差异
集体记忆在不同文化中表现出差异,如东方文化注重家庭和亲情,西方文化注重个人主义和理性。
社会影响
集体记忆影响社会和人类行为,是社会变革和冲突的重要场所。
研究不足
尽管集体记忆研究已取得进展,但仍存在许多不足,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完善。
结论
集体记忆研究是一个跨学科的领域,涉及社会学、心理学、历史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它对于理解社会认同、文化传承以及社会变革具有重要意义。未来的研究应继续探索集体记忆的理论与实践,以及它在当代社会中的角色和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