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预算管理系统如何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的绩效管理?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高校预算管理在保障高校教育教学、科研、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顺利开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的绩效管理,是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高校办学效益的关键。本文将从高校预算管理系统的现状出发,探讨如何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的绩效管理。

一、高校预算管理系统现状

  1. 预算编制环节

目前,高校预算编制普遍采用传统的“基数法”和“零基预算法”相结合的方式。预算编制过程中,各部门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对年度预算进行申报,经审核、汇总后形成学校整体预算。然而,在预算编制环节,存在以下问题:

(1)预算编制缺乏科学性,部分预算项目与实际需求不符,造成资源浪费。

(2)预算编制过程中,缺乏有效的沟通与协调,导致预算编制结果不尽如人意。

(3)预算编制方法单一,缺乏创新,难以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


  1. 预算执行环节

在预算执行环节,高校普遍采用传统的预算执行监控方式,如定期检查、专项审计等。然而,在实际执行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预算执行过程中,缺乏有效的监督与考核,导致预算执行效果不佳。

(2)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违规支出、资金挪用等现象,损害了高校的财务安全。

(3)预算执行结果与预算编制存在较大差异,影响了高校的资源配置和办学效益。


  1. 预算评价环节

在预算评价环节,高校普遍采用传统的绩效评价方法,如财务指标、业务指标等。然而,在实际评价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绩效评价体系不完善,难以全面反映高校预算管理的绩效。

(2)绩效评价结果与实际工作脱节,影响了绩效评价的客观性和公正性。

(3)绩效评价结果应用不足,难以发挥绩效评价的导向作用。

二、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绩效管理的措施

  1. 完善预算编制体系

(1)建立科学的预算编制方法,结合高校实际情况,采用多种预算编制方法,如零基预算、滚动预算等。

(2)加强预算编制过程中的沟通与协调,确保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

(3)优化预算编制流程,提高预算编制效率。


  1. 强化预算执行监控

(1)建立健全预算执行监控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实时监控。

(2)加强预算执行过程中的监督与考核,确保预算执行效果。

(3)规范预算执行流程,防止违规支出、资金挪用等现象的发生。


  1. 完善预算评价体系

(1)建立全面的绩效评价体系,包括财务指标、业务指标、社会效益指标等。

(2)采用多种绩效评价方法,如平衡计分卡、关键绩效指标等。

(3)加强绩效评价结果的应用,将评价结果与预算编制、执行、调整等工作相结合。


  1. 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1)加强预算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预算管理水平。

(2)推广预算管理信息化,提高预算管理效率。

(3)加强预算管理制度的完善,确保预算管理的规范性和有效性。

三、结论

加强高校财务预算的绩效管理,是提高高校预算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提升高校办学效益的关键。通过完善预算编制体系、强化预算执行监控、完善预算评价体系、提高预算管理水平等措施,有助于提高高校预算管理的绩效,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持续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猜你喜欢:企业级项目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