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怎么测量沉降

沉降测绘的测量方法如下:

水准基点与观测点高程测量

沉降观测应采用高精度几何水准测量方法,确保水准基点与沉降观测点的高程测量满足高精度要求。

施工现场应埋设至少两个水准基点,以便直接引测。

沉降点的埋设与测量

沉降点通过带有锚固脚的钢板埋入设计观测点的柱身上,并按初步设定高程进行埋设。模板拆除后,精确测定高程,并焊接上带有观测点的角钢。

测量工具采用高精度S1水准仪与毫米级分划水准尺进行测量。

测量频次:正常施工阶段,每加载一次即进行一次观测;主体结构竣工后,每月进行一次观测;暴雨过后需进行一次观测;工程竣工并交付业主使用前,需与业主共同进行一次观测。

观测方法与记录

每次观测需按照固定的后视点与观测路线进行,前后视距应尽量相等,建议视距约为15m,以减少仪器误差的影响。观测时间宜选择天气晴朗的早晨或傍晚。

观测结束后,需对观测结果进行逐点核对,计算出沉降量,并清晰标注每次观测的日期与建筑荷载情况。

沉降差的计算与沉降速度分析

沉降差是指不同观测点之间的沉降量差异。通过计算相邻观测点或不同位置观测点的沉降量之差,可以评估建筑物的整体沉降情况和不同部位的沉降差异。

根据沉降量的测量数据,计算每个观测点的沉降速度,即单位时间内该点的沉降量。通过分析沉降速度的变化趋势,可以判断建筑物的沉降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沉降曲线的绘制

将观测点的沉降量、沉降差和沉降速度等数据绘制成沉降曲线图,以直观反映建筑物的沉降情况。沉降曲线图可以帮助分析建筑物的沉降规律、预测未来的沉降趋势,并为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注意事项

观测人员、观测时间及气象条件应尽量保持稳定,以确保沉降观测的顺利进行。

在雨季前后要联测,检查水准点的标高是否有变动。

当建筑物每天(24小时)连续沉降量超过1mm时应停止施工,会同有关部门采取应急措施。

通过以上步骤和注意事项,可以确保沉降测绘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的安全施工和后续的维护提供重要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