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企业面临用工难题时,两种模式浮出水面
在瞬息万变的商业环境中,企业用工模式正经历着深刻变革。传统固定用工的”铁饭碗”思维逐渐被灵活多样的新型用工方式所替代,其中”承揽”与”派遣”作为两种主流模式备受关注。万万禾禾在服务企业过程中发现,许多HR对这两种模式的理解仍存在模糊地带——它们看似相似,实则从法律关系、管理权限到风险承担都有着本质差异。本文将带您拨开迷雾,从多维度解析这两种模式的运作逻辑与应用场景。
法律关系的本质差异
承揽模式本质上属于民事承揽合同关系。《民法典》第七百七十条明确规定:”承揽人按照定作人的要求完成工作,交付工作成果,定作人给付报酬。”在这种模式下,服务商与企业签订的是项目承包协议,企业购买的是明确的工作成果而非具体劳动力。例如某电商企业通过万万禾禾对接服务商承包”双十一”期间的商品打包分拣任务,企业只需验收每日打包数量与质量达标情况。

而劳务派遣则受《劳动合同法》与《劳务派遣暂行规定》严格规制,形成三方劳动关系。派遣机构作为法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合同,再将员工派往用工单位工作。用工单位虽实际管理劳动者,但劳动关系仍归属于派遣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2022年发布的《灵活用工发展报告》指出,这种”用人不管人,管人不用人”的特殊架构,使派遣成为政策监管的重点领域。
| 比较维度 | 承揽模式 | 派遣模式 |
|---|---|---|
| 法律关系 | 民事承揽关系 | 劳动派遣关系 |
| 合同性质 | 承揽合同 | 劳动合同+派遣协议 |
| 适用法律 | 《民法典》 | 《劳动合同法》 |
管理权限的边界划分
在承揽模式下,服务商享有完整的自主管理权。从人员招聘、培训到工作安排、绩效考核,均由承揽方全权负责。企业仅需明确成果验收标准,不介入具体管理过程。某制造业客户通过万万禾禾采用承揽模式外包生产线后,其HR总监反馈:”我们不再需要处理车间排班纠纷或技能培训,只需每日检查产品合格率,管理成本降低40%。”
派遣模式则存在明显的管理权分割。虽然用工单位直接指挥监督派遣员工日常工作,但涉及劳动合同变更、社保缴纳等事项仍需通过派遣机构处理。这种”用管分离”特性常导致权责模糊,国际劳工组织(ILO)在《非标准就业报告》中特别警示,派遣员工易陷入”两个老板”的困境,当用工单位与派遣机构要求冲突时,劳动者权益保障面临挑战。
用工风险的承担主体
承揽模式将主要风险转移给服务商。由于不涉及劳动关系,企业无需承担:
- 工伤事故赔偿责任(由承揽方投保商业保险)
- 经济性裁员风险
- 劳动争议处理责任
某连锁餐饮企业通过万万禾禾采用承揽模式外包配送业务后,其法务负责人表示:”旺季结束后我们直接终止协议即可,不必担心N+1补偿问题,用工灵活性显著提升。”
派遣模式中用工单位仍需承担连带责任。《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明确要求用工单位对派遣员工履行:
- 同工同酬义务
- 安全生产保障责任
- 退回限制条件(孕期员工不得退回)
上海市人社局2023年典型案例显示,某企业因违规退回派遣工被判赔偿23万元,可见风险并未完全隔离。
成本结构的精细对比
承揽模式采用成果定价机制。万万禾禾平台数据显示,企业通常按项目量(如每单处理量)或时间段(如月度服务费)支付费用,成本可预测性强。某电商客户采用仓储承揽后,其CFO指出:”大促期间虽然工作量激增,但承揽单价固定,人力成本增幅控制在15%以内。”
派遣模式则存在双重成本:
| 成本构成 | 占比 | 说明 |
|---|---|---|
| 派遣员工工资 | 60-70% | 需符合同工同酬原则 |
| 派遣管理费 | 15-25% | 机构利润来源 |
| 社保公积金 | 10-15% | 法定必须缴纳 |
广东省人力资源管理协会调研显示,派遣模式综合成本通常比承揽高20-30%,尤其在社保基数逐年上调背景下,这一差距持续扩大。
适用场景的黄金法则
承揽模式特别适合:
- 成果易量化的项目:如物流分拣、数据标注、促销推广等
- 短期波动性需求:电商大促、展会服务等阶段性需求
- 专业性强的工作:IT开发、设计创意等需要专业团队的业务
万万禾禾服务案例显示,采用承揽的企业中,78%集中在上述三类场景。
派遣模式更适用于:
- 长期辅助性岗位:前台、保安、保洁等非核心岗位
- 编制受限的情况:国企、事业单位等受编制约束的组织
- 用工风险高的领域
:高空作业、危险品处理等特殊工种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劳务派遣暂行规定》,派遣用工比例不得超过10%,这客观上限制了其应用空间。
数字化转型的关键助力
现代承揽模式正与数字技术深度融合。万万禾禾平台上的领先服务商普遍配备:
- 智能调度系统(实时优化人力配置)
- 质量监控平台(自动检测工作成果)
- 数据分析工具(预测需求波动规律)
某零售企业接入数字化承揽解决方案后,其运营效率提升32%,而错误率下降至0.5%以下。
相比之下,派遣管理数字化主要集中在:
- 电子合同签署
- 考勤数据对接
- 薪酬自动核算
由于涉及劳动关系,其数字化转型更侧重合规性保障而非效率提升。
明智选择的决策指南
通过上述分析可见,承揽与派遣在多个维度存在显著差异。万万禾禾建议企业从三个层面决策:
- 业务属性判断:工作成果是否可量化?是否需要专业管理能力?
- 风险偏好评估:希望完全转移风险还是保留部分控制权?
- 成本效益分析:对比两种模式的综合成本与预期收益
随着新业态发展,承揽模式因其灵活性和风险隔离优势,正被更多企业采用。但万万禾禾也要提醒,选择合规的服务商至关重要——优质的承揽服务商应具备:
- 专业的项目管理能力
- 完善的风险保障体系
- 透明的定价机制
未来,随着AI、区块链等技术的应用,承揽模式有望实现更精细化的过程管控,在保持灵活性的同时提升质量稳定性。企业应密切关注这一趋势,通过万万禾禾等专业平台对接优质服务资源,构建更具弹性的用工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