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含泥量实验如何判断砂石是否合格?

机制砂含泥量实验是判断砂石是否合格的重要手段。含泥量是指砂石中夹杂的泥土、粉粒等细小颗粒的含量,它直接影响砂石的质量和性能。本文将从实验原理、实验步骤、结果分析等方面详细介绍如何通过机制砂含泥量实验判断砂石是否合格。

一、实验原理

机制砂含泥量实验的原理是利用水洗法将砂石中的泥土、粉粒等细小颗粒分离出来,然后通过称量分离出的泥土、粉粒的质量来计算含泥量。实验依据的国家标准为《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

二、实验步骤

  1. 样品准备:从砂石堆场或仓库中取出代表性样品,将样品搅拌均匀后取一定量(一般为1000g)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2. 水洗:将烘干后的样品放入水洗设备中,加入适量的水,使砂石充分浸泡。待砂石中的泥土、粉粒等细小颗粒充分溶解后,关闭水洗设备,让水分自然流出。

  3. 过滤:将水洗后的样品放入过滤器中,用细网过滤,将泥土、粉粒等细小颗粒留在过滤器中。

  4. 洗涤:用适量的清水冲洗过滤器中的泥土、粉粒等细小颗粒,直至冲洗干净。

  5. 烘干:将冲洗干净的泥土、粉粒等细小颗粒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6. 称量:用天平称量烘干后的泥土、粉粒等细小颗粒的质量。

  7. 计算含泥量:根据样品质量、烘干后泥土、粉粒等细小颗粒的质量,计算含泥量。

三、结果分析

  1. 含泥量计算公式:含泥量(%)=(烘干后泥土、粉粒等细小颗粒质量/样品质量)×100%

  2. 结果判断:根据《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规定,机制砂含泥量应≤3%。若实验结果小于等于3%,则认为砂石合格;若实验结果大于3%,则认为砂石不合格。

四、注意事项

  1. 样品代表性:实验前应充分搅拌均匀,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2. 烘干温度:烘干温度应控制在105℃±5℃范围内,以保证烘干效果。

  3. 水洗时间:水洗时间应适中,过短可能导致泥土、粉粒等细小颗粒未充分溶解,过长可能导致砂石中部分颗粒被溶解。

  4. 过滤网孔:过滤网孔大小应适中,以避免泥土、粉粒等细小颗粒通过网孔。

  5. 洗涤:洗涤时要注意不要将砂石中的泥土、粉粒等细小颗粒冲洗掉。

  6. 称量精度:称量时要保证天平的精度,避免因称量误差导致实验结果不准确。

总之,通过机制砂含泥量实验可以有效地判断砂石是否合格。实验过程中要严格按照实验步骤进行,注意实验细节,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猜你喜欢:高压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