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景观设计要素

项目景观设计的要求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总体设计要求

公共活动空间的景观设计应处理好建筑、道路、广场、院落、绿地和建筑小品之间及其与人的活动之间的相互关系。

重点考虑小区内部之重点部位,如中心广场周边及小区东、西、北三个主入口等设计。

景观设计师要与建筑师进行充分的合作与沟通,配合建筑设计院对建筑立面风格设计、土方工程量、护坡、基础处理等提出合理化建议。

项目环境设计适当考虑无障碍设计,特别是商业步行街、休闲广场存在高差处。

创造出层次丰富的五重垂直绿化,营造出富有生命灵动气息的生活体验。

景观设计要兼顾观赏价值与使用价值,模拟自然生态环境,还原自然面貌,创造自然、生态、休闲、景观。

控制软硬景比例,控制乔木和大灌木占总成本比例,在有限硬景总成本下,减少面积,做出精致感。

对整个小区的建筑布局进行分析,对缺陷的地方比如配电间、车库出口等要进行优化处理。

满足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民用建筑设计通则的要求。

竖向设计

要考虑未来建筑与场地的景观效果,非山地项目的原场地土方、地形地貌尽量利用,减少土地及景观资源的消耗和破坏。

山地项目的原始地形、地貌不是最终的实施地形地貌时,要以场地现状做为景观竖向设计和施工组织方案的条件,并应时时跟进调整。

竖向设计要综合考虑土方平衡、边坡支护方案。

生态优先,尊重自然

生态优先是园林绿化景观规划设计的首要原则,通过合理布局植物群落,模拟自然生态过程,构建生态平衡的绿地系统。

选用乡土树种和适生植物,减少外来物种引入,维护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

以人为本,功能多样

园林绿化景观的最终目的是服务于人,因此必须以人为本,充分考虑人的需求与体验,提供休闲游憩的空间、设置无障碍设施以方便特殊人群使用、规划合理的交通流线以减少干扰等。

根据场地特性,设计多样化的功能区域,如儿童游乐区、健身运动区、文化展示区等,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兴趣爱好的人群需求。

文化融合,彰显特色

深入挖掘并融合地方文化元素,通过景观小品、雕塑、植物配置等方式,讲述城市故事,传承历史文化,增强景观的文化内涵和辨识度。

鼓励创新设计,将现代审美与传统文化相结合,创造出既具有时代感又不失地方特色的园林作品。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综合考虑空间布局、景观视线、色彩搭配、植物季相变化等因素,实现景观的层次感和丰富性。

具体几点要求

造价必须控制,艺术的投入不是金钱的堆砌,重点是展示艺术的工程设计水平。

统一规划,由大到小错落有致,分段落、按位置,进行主题展示。

针对特定人群的需求

0~3岁年龄段:考虑婴儿的身体发育、感官提升等需求,设计需要看护的景观节点。

4~6岁年龄段:考虑儿童的身体变化、社会认知等因素,设计需要看护或部分看护的景观节点。

7~12岁年龄段:考虑少年对于规则的建立、力量的强化、能量的释放以及对于压力的适应等。

13~17岁年龄段:考虑青年对于规则的建立、力量的强化、能量的释放以及对于压力的适应等。

18~59岁年龄段:重点考虑适龄人群的健康需求。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项目景观设计既美观又实用,同时考虑到生态、文化、功能和用户体验等多方面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