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地图测绘水平
民国时期的地图测绘水平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具体表现如下:
初创阶段
民国元年(1912年),广西陆军测量局成立,开始进行边界测绘,并印刷1:100,000地形图。
民国8年(1919年),福建省陆军测量局编绘出版1:10,000《城台地图》,这是福州市最早的近代地形图。
发展阶段
民国9年至17年(1920-1928年),福建省陆地测量局在全省范围,特别是交通公路沿线和沿江布设三角图根,完成了1:50,000地形图共210幅,占全省面积的70%左右。
民国19年(1930年),参谋本部陆地测量总局利用1:500,000中国舆图放大制作1:100,000地形图,地物地貌则利用1:250,000地形图增入,但精度较差。
民国27年(1938年),广西陆地测量局开始编绘1:100,000地形图,符号依民国19年改正《十万分一图略图式》表现,地图质量有所提高。
战争与动荡
民国28年至31年(1939-1942年),因抗日战争,福建省陆地测量队缩编为福建省陆地测量队,后改隶省保安司令部管辖,最终恢复原称并改编为军令部测量第十队,最终被中共接管。
民国22年(1933年),晋绥军在绥远实行军垦,成立测量队进行1:50,000地形图测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