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历程的故事
测绘的故事,是一部充满挑战与奋斗的英雄史诗。以下是一些关于测绘人的故事:
郁期青与珠峰高程测量
郁期青,82岁,是国测一大队的首批测绘队员,参与了我国首次测量珠峰高程的任务。
1975年,郁期青主动请缨加入测量分队,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工作了200多天,最终成功测得珠峰的精确高度8848.13米。
在测量任务中,郁期青得了肺水肿,体重从70公斤下降到35公斤,牙齿几乎全部掉光,但他凭借坚定的信念和毅力完成了任务。
吴昭璞与南极测量
1960年4月底,31岁的共产党员、技术员吴昭璞带领一个水准测量小组来到新疆南湖戈壁,在极端高温下,他把自己仅有的水囊递给年轻队员,自己留下看守仪器资料。
3天后,队员们找到吴昭璞时,发现他身体干缩,帐篷里所有牙膏都被吃光了,描图用的墨水被喝干了,但资料却整理得整整齐齐。
国测一大队的艰苦历程
国测一大队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最早的专业测绘队伍。
他们徒步行程超过6000万公里,相当于绕地球1500多圈,先后六测珠峰、两下南极、36次进驻内蒙古荒原、46次深入西藏无人区、48次踏入新疆腹地。
70年来,国测一大队测绘队员历经种种威胁和风险,先后有46人为国家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测绘技术的进步
17世纪之前,人们使用简单的工具如绳尺、步弓等进行测量。
17世纪初,望远镜的发明和三角测量法的创立,使测绘工作开始涉及角度测量。
19世纪初,随着测量方法和仪器的不断改进,测绘数据的精度不断提高。
20世纪50年代起,测绘技术向电子化和自动化方向发展,出现了自动连续航空摄影机、电子计算机控制的摄影测量仪器等。
50年代以后,测绘仪器的电子化和自动化以及空间技术的出现,实现了测绘作业的自动化,提高了测绘成果的质量,并将测绘对象扩展到月球和其他星球。
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测绘人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毅力,还反映了测绘技术从传统到现代的发展历程。测绘工作不仅是一项科学技术,更是一项关乎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