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糖做法

老糖的做法有多种,以下提供几种常见的制作方法:

传统土法熬制工艺

溶糖 :将白糖与水按10:2.5的比例煮沸,使用蛋清水(1个鸡蛋调清水5kg左右)提纯,然后起锅过滤。

熬糖:

糖浆提纯过滤后回锅熬制至105度左右,将糖浆滴入冷水碗内,用手转揉成软团时即可出锅。

生冰:

使用口大底小的金属桶具或金属盒钵,容器口交叉搁置2根竹(木条),在竹木条上对称系上四根麻绳,垂直于容器中。容器备好后将糖浆倒入容器中,在容器周围壅糠壳,上面用纸或布覆盖,以适应生冰温度的需要。糖浆在容器中盛置7天(不能振动),结晶成冰糖后出冰。

出冰:

去掉容器上的覆盖物和壅护的糠壳,舀去结晶体附近的底冰,将容器倒扣在有木架的缸上,滴净余水后,用木棒轻敲容器周围和底部,冰糖即可脱出。

养晶工艺

1. 将纯净砂糖溶解成70-72度的过饱和浓厚糖液(105度左右)。

2. 注入浅盘中,置于50-70度室内架上,约2周即可生成巨大结晶。

3. 经过分蜜、洗糖、干燥即得冰糖。

吊线工艺

1. 将纯净砂糖溶解成70-72度的过饱和浓厚糖液(105度左右)。

2. 冰糖液注入桶或桶形容器中,在桶内吊上绵线(根据桶的大小排列不同的绵)。

3. 经过1周左右,在线上就会长出(结晶出)很多冰糖(俗称柱冰),同时在桶的边缘也会形成一些结晶冰糖。

4. 经过洗糖、干燥就得到成品。

简单家庭做法

所需食材:

清水100克、白砂糖200克、蜂蜜30克、麦芽糖20克、小苏打10克。

具体做法

锅中加入100克清水,然后依次加入200克白糖、30克蜂蜜、20克麦芽糖。先加水后加白糖可以避免白糖与锅底直接接触导致糊锅,也可以不加蜂蜜,都用麦芽糖。

开大火开始熬糖,此时千万不要用铲子翻动它,可以轻轻的晃动锅。这个时候糖还没有融化,如果用铲子翻动它,会带出白糖颗粒,颗粒在落入糖浆里会导致糖浆反沙,这样会导致成品不酥脆,而且会特别硬。

等到糖融化后,开始转小火,然后用铲子慢慢翻动,以防糊锅。

熬制温度在150度到160度左右的时候关火,立即倒入10克小苏打。熬糖的温度很重要,一般建议在150度到160度左右,如果糖的温度太低,糖浆里面会含有水分,这样做好的成品会是软的,吃起来特别粘牙,如果温度太高,糖浆会被熬糊,那样成品会发苦。

迅速搅拌几下,倒入模具里,这个时候就不要再碰它了,让它慢慢变凉,变凉的过程会有一点回缩,这是正常的。放凉后用刀尖给它切开就可以食用了,你想象不到的酥脆。

注意事项

熬糖的温度和时间非常关键,温度过低会导致成品不酥脆,温度过高会导致成品发苦。

在熬糖过程中,要不断搅拌,以防糖浆糊锅或反沙。

使用小苏打时,要注意其用量和加入时机,以确保成品的口感和酥脆度。

希望这些方法能帮助到你,制作出美味的老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