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水的做法
滨水的做法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水体形态和设计技巧
规则式:适用于规整环境,如L形、矩形、梯形等几何形体组合叠加,常与景观结构、建筑空间等硬质场地相结合,强化空间中心作用。水体相对较小,空间独立集中,常与景墙、雕塑、汀步、种植池搭配。
自然式:模拟自然界出现的水体形态,分为线状和面状。线性水体需注意空间序列,讲究曲与折;面状水体可在尽头设置生态浮岛、拱桥等,强调水系的延续和深远层次。大面积水面可通过长堤进行区域划分,通过透视线进行轴线串联。
滨水空间设计
驳岸处理:
自然驳岸:亲水步道、滨水广场、亲水平台、观景挑台、阶梯状绿化等,使水系直接与道路、广场等发生联系,同时适应不同水位落差中人与水的亲密接触。
人工驳岸:在侵蚀严重且坡度较大的区域,可以使用水泥或石块护岸,通过挖洞加圈的方式,并大量种植植物,达到美化河岸和增加生机的效果。
水上游览线:合理考虑停靠点,码头设计应衔接城市滨水绿地各个景观,并提高亲水体验,如降低水边路面,利用独特设计和造型形成独特景观。
生态与环境保护
保证生态河道的连续性,防止河流富营养化,维护水生物的衍生迁徙,满足城市居民的亲水需求。
居住建筑容积率控制在25% ~35%范围内,保证滨水区公共空间足够进行景观规划,避免盲目建设高层住宅。